2025年第4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苹果免套袋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牛军强,焦学艺,杨泽华,尹晓宁,马明
    2025, 4(4):295-300.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01
    [摘要](7) [HTML](0) [PDF 957.89 K](8)
    摘要:
    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加剧,套袋苹果栽培成本日益攀升,而苹果价格低迷让套袋优势难以维持以及苹果套袋生产中存在诸多弊端,从而导致传统的苹果套袋技术已无法满足生产中的实际需求,因此苹果免套袋生产的“风口”正在形成,其将成为苹果栽培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对相关文献综合梳理,从苹果免套袋技术的重要性、栽培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较为详尽地阐述我国苹果免套袋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苹果免套袋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对我国苹果免套袋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意义重大。
    2  保障甘肃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之刍议
    马中森,安莹娟,郑海霞,潘丽娟,张志明,李喜香,黄清杰,刘效瑞
    2025, 4(4):301-306.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02
    [摘要](5) [HTML](0) [PDF 851.88 K](8)
    摘要:
    由于甘肃省位居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造就了量多质优的中药材种类及品牌。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但是在资源保护、品质提升和市场竞争力、在产地趁鲜切制和GAP基地建设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针对甘肃省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从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再提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水平,督导企业主体责任制的落实,提高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助推产业技术体系持续升级,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路。进而提出了提高中药材产地加工片及切片加工的规范化程度 ,提倡对国家鼓励中药材GAP种植配套相应激励政策,积极响应自觉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等发展建议。
    3  滩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郎思敏,刘婷
    2025, 4(4):307-31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03
    [摘要](4) [HTML](0) [PDF 932.84 K](7)
    摘要:
    种质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也是种业振兴的基础性基因资源。滩羊作为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绵羊品种,以盛产轻暖美观的“二毛皮”和风味独特的羊肉驰名中外,但由于受其生产效率低、无序杂交、品种替代、饲养方式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滩羊基因资源流失,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呈现种源危机的局面。本文分析了滩羊种质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财政支持;建立滩羊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氛围等种质资源保护策略,以期为滩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4  春小麦新品种武春11号选育报告
    王林成,任成梁,于芮芦,徐海生,于录寿,王希忠
    2025, 4(4):313-316.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04
    [摘要](3) [HTML](0) [PDF 494.92 K](8)
    摘要:
    通过选育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以高质量发展武威地区小麦产业,解决武威地区小麦生产中面临产量和品质难以兼容的问题,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陇春4021作母本、BM003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异地穿梭育种等方法成功选育出了广适、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武春11号。在2020 — 2021年进行的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中,武春11号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8 135.07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8.49%。在2022年进行的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生产试验中,武春11号6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7 806.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5.33%。武春11号属春性中熟品种,生育期106 d,株高89 cm,株型紧凑,群体表现优良,千粒重46.6 g,穗粒数39.7粒。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籽粒含粗蛋白质(干基)143.6 g/kg、湿面筋(14%水基)290.0 g/kg,Zeleny沉淀值为39.2 mL,品质达到国审优质中筋小麦标准。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沿黄灌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5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YDF309选育报告
    贾秀苹,冯海,武永陶,闫筱苗,张雷雷,王文君,柳延涛,赵玮
    2025, 4(4):317-321.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05
    [摘要](4) [HTML](0) [PDF 702.29 K](6)
    摘要:
    油葵具有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性,是生物治理及开发盐碱地的首选作物之一,通过油葵优良品种选育,对扩大盐碱地利用及保障粮油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以选育抗盐碱油葵新品种为目标,以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FH030A为母本、恢复系JY009R为父本选育出了抗盐碱油葵杂交种YDF309。2020 — 2021年参加多点区域试验,2 a 16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 989.7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12.86%。2021 — 2022年参加多点生产试验,2 a 16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159.1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16.32%。该品种生育期101 d,平均株高166 cm,茎粗2.63 cm,叶片数28片,盘形平,花盘直径20.31 cm,花盘倾斜度4级,百粒重7.20 g,结实率85.40%,出仁率74.0%。适宜在甘肃省酒泉市、武威市、白银市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及其他类似生态区种植。
    6  高含油量紫苏新品系TS002选育报告
    张亚宏,张岩,王芙蓉,裴国平,郭岷江,范提平,张建学
    2025, 4(4):322-325.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06
    [摘要](4) [HTML](0) [PDF 632.78 K](7)
    摘要:
    为选育适宜甘肃天水、平凉、庆阳等地栽培的高产、优质紫苏新品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地方紫苏品种甘谷紫苏为亲本,应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高含油量油用紫苏新品系TS002。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2 a 7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 999.0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苏1号增产9.14%。2019年参加了生产示范试验,平均折合产量1 847.89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苏1号增产15.11%。TS002籽粒含油率51.03%、亚麻酸含量598.0 g/kg、蛋白质含量245.0 g/kg。适宜在甘肃天水、平凉、庆阳等地春季直播或麦后复种。
    7  景电灌区保水剂施用量对甜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高秋燕,陈亮,刘斌
    2025, 4(4):326-330.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07
    [摘要](3) [HTML](0) [PDF 650.18 K](7)
    摘要:
    探究保水剂对甜瓜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为科学施用和推广应用保水剂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甜瓜为试材、不施用保水剂为对照,研究了保水剂施用量60、75、90 kg/hm2 3个处理对甜瓜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较对照不施用保水剂显著促进了甜瓜各生育期蔓的伸长、茎的加粗和叶面积指数的增加。施用保水剂90 kg/hm2处理的甜瓜各生育期的蔓长、茎粗均最高,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甜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较不施用保水剂分别显著提高了11.1%、22.8%。综合考虑甜瓜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推广应用保水剂可以作为景电灌区抗旱节水的一种技术方案,以施用量为90 kg/hm2时效果最佳。
    8  水分亏缺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生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高京,陈玉鹏,刘晓奇,王俊文,吕剑,肖雪梅,郁继华
    2025, 4(4):331-336.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08
    [摘要](4) [HTML](0) [PDF 972.83 K](7)
    摘要:
    研究水分亏缺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生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番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以毛粉802和181番茄品种为试材,设正常灌溉、轻度水分亏缺(80%正常灌水量)、中度水分亏缺(60%正常灌水量)和重度水分亏缺(40%正常灌水量)4个水分亏缺处理,探究对不同品种番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光合参数、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重,2个品种番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现下降趋势;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水分利用率整体呈增加趋势。轻度水分亏缺(80%正常灌水量)能够在提高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同时,满足产量的基本需求。毛粉802与181相比,减产量相对较小,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更适用于水分亏缺条件下的栽培生产。
    9  不同冬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邢雅玲,李晶,贺永斌,周东亮
    2025, 4(4):337-34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09
    [摘要](4) [HTML](0) [PDF 669.13 K](7)
    摘要:
    探索不同冬小麦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为冬小麦培育耐旱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10个冬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胚芽鞘长、根冠比、胚根数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不同冬小麦品种萌发期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胚根数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整体呈升高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陇中3号、陇中4号、陇中5号、陇中6号、陇中8号、陇中10号、长6878的抗旱性较好,适宜在陇中干旱半干旱区及相似生态类型区域推广种植。
    10  覆膜垄作对土壤氮磷钾含量及马铃薯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赵晓龙
    2025, 4(4):343-347.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10
    [摘要](4) [HTML](0) [PDF 728.38 K](7)
    摘要:
    在兰州二阴地区明确紫叶莴笋适宜的施磷量,为紫叶莴笋的优质高效生产和土壤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4个施磷量处理,低磷水平(144 kg/hm2)、中磷水平(180 kg/hm2)、高磷水平(216 kg/hm2)、对照(CK,不施磷),研究了对紫叶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不同施磷处理的紫叶莴笋株高提高5.34 %~11.48%、茎粗提高18.07%~34.92 %,产量增加37.80%~52.44%,茎部游离态氨基酸含量提高8.01%~39.50%,Vc含量提高4.08%~12.91%,其中以施磷量为180 kg/hm2(中磷水平)处理的株高、茎粗、单株重、产量、茎部游离态氨基酸和Vc含量最高,施磷量为216 kg/hm2(高磷水平)处理次之。施磷量为144 kg/hm2(低磷水平)的硝酸盐含量较不施磷处理降低了4.95%,而施磷量为180、216 kg/hm2处理较不施磷处理分别提高78.22%、103.96%。综合评价,中磷水平处理在兰州二阴地区紫叶莴笋的主要性状、产量及品质最优,即在施N 525 kg/hm2、K2O 375 kg/hm2的条件下,适宜的施P2O5量为180 kg/hm2,建议在当地推广。
    11  兰州二阴地区磷肥施用量对紫叶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薛莲,杨思存,张鹏,王成宝,高铁功,闫宗芳
    2025, 4(4):348-35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11
    [摘要](4) [HTML](0) [PDF 666.50 K](7)
    摘要:
    探明镁元素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马铃薯生产中镁肥科学施用提供依据。以马铃薯品种庄薯3号和青薯1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叶面喷施硫酸镁1.05、1.50、1.95 kg/hm2以及喷等量清水为对照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株高、大中薯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硫酸镁能有效促进马铃薯株高,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大中薯率。庄浪县、渭源县试验点产量和大中薯率均以喷施硫酸镁1.50 kg/hm2最高,其中产量分别为28 667.17、57 223.39 kg/hm2,分别较清水喷洒增产6.7%、5.5%;大中薯率分别为84.3%、76.9%,分别较清水喷洒增加9.4、9.2个百分点。因此,在庄浪县和渭源县试验点喷施硫酸镁1.50 kg/hm2更有利于马铃薯株高、大中薯率和产量增加。可在马铃薯生产上推荐施用。
    12  喷施硫酸镁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边彩燕,李世成,张永祥,陈超,高应平,杜立和,雷玉婷
    2025, 4(4):353-357.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12
    [摘要](4) [HTML](0) [PDF 735.13 K](8)
    摘要:
    通过研究覆膜垄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及马铃薯的影响,为土壤培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机制,改进和提升旱地集雨耕作技术,促进马铃薯优质高产提供依据。以传统中耕壅土耕作为对照,设置全膜双垄耕作(FRF)、春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SRF)、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ARF)处理对土壤有效成分、马铃薯产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中耕壅土耕作相比,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春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和全膜双垄耕作0~60 cm土层氮磷钾及其有效成分含量均显著提高。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马铃薯3 a平均产量最高,为48 210.9 kg/hm2,明显高于传统中耕壅土耕作。覆膜垄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且均以秋膜垄作最高,与中耕壅土耕作相比较,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3 a平均增加率分别为48.1%、43.2%、27.7%;肥料农学效率在不同年型均以秋膜垄作处理最高,各覆膜垄作处理3 a平均农学效率均表现为磷肥>钾肥>氮肥。综合来看,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马铃薯产量的优势明显,是首选的旱地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之一。
    13  间种豆科绿肥毛叶苕子对鲜食葡萄园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郭建国,孙振宇,张大为,谢晓丽,金社林
    2025, 4(4):358-364.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13
    [摘要](4) [HTML](0) [PDF 711.19 K](7)
    摘要:
    明确间种豆科绿肥种植方式下葡萄园昆虫的多样性,为葡萄园害虫生态调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马来氏网收集和人工分类鉴定法研究了间种毛叶苕子对鲜食葡萄园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种毛叶苕子种植方式下共捕获害虫11 386只,隶属于6目41科,其中双翅目眼蕈蚊科、蚤蝇科、花蝇科昆虫为优势害虫,占比分别为32.72%、20.97%、16.85%;共捕获天敌7 731只,隶属于5目25科,其中双翅目长足虻科、食蚜蝇科昆虫为优势天敌,占比分别为35.95%、24.74%。对照自然清耕种植方式下共捕获害虫27 930只,隶属于6目44科,其中双翅目眼蕈蚊科、蚤蝇科、花蝇科为优势害虫,占比分别为48.67%、14.33%、11.00%;共捕获天敌4 077只,隶属于5目24科,其中双翅目长足虻科、食蚜蝇科和膜翅目姬蜂科为优势天敌,占比分别为39.98%、15.11%、15.08%。间种毛叶苕子种植方式的天敌数量较对照自然清耕增加了89.62%,害虫数量则较对照自然清耕降低了59.23%。对昆虫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间种毛叶苕子种植方式下昆虫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指数(C)均显著高于对照自然清耕,天敌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也显著高于对照自然清耕。说明间种毛叶苕子有利于增加鲜食葡萄园天敌多样性和增强果园的生态系统自然服务功能。
    14  生防菌株YM3-3的鉴定和抑菌能力测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王春明,郭成,周天旺,洪流,徐生海,许永锋
    2025, 4(4):365-37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14
    [摘要](4) [HTML](0) [PDF 1.79 M](8)
    摘要:
    为开发安全、高效的微生物农药提供生防菌株资源,对玉米叶片内分离得到1株具有优良生防潜能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拮抗菌株YM3-3进行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为生防菌剂防治玉米病害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其对玉米穗腐病病原菌(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西瓜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茄子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瓜绵腐病菌(Pythiun aphanidermatum)、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vesinfectum)等10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菌株YM3-3对这些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为(53.19±3.78)%~(81.94±1.54)%,表明其具有显著的生防潜能。通过形态学及16SrDNA和gyrB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为进一步优化其发酵条件,进行了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时间为3 d,最佳培养温度为27 ℃,最佳转速为150 r/min,最佳pH为7,最佳装液量为90 mL;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15.0 g/L甘露醇、2.5 g/L蛋白胨、7.5 g/L硝酸钾、5.0 g/L碳酸钙。
    15  基于“种养游”的兰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推进路径研究
    钱纳,倪鼎文,康辉
    2025, 4(4):373-378.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15
    [摘要](4) [HTML](0) [PDF 967.20 K](9)
    摘要: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这为我们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政策遵循。兰州市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其农业产业融合与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榆中剑龙家庭农场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中的“种养游”典型做法为借鉴,研究其体系构建方式及推进路径。在体系构建上围绕种植作物经济化、放养畜禽循环化、休闲观光多元化,打造可持续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在推进路径上,秉持农业资源向观光资源转化为先、农文旅资源整合为要、引入新商业模式促进跨界融合为基的原则,助推兰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加速转型升级。
    16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甘肃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研究
    任慧,马海霞,史宏龙
    2025, 4(4):379-386.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16
    [摘要](6) [HTML](0) [PDF 1.02 M](7)
    摘要:
    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成为农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明确农业科技产出与农业科技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选出更为准确的评价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012 — 2022年甘肃省农业科技产出成果和农业科技发展影响因子的关系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第1对典型变量典型相关系数较高,表明甘肃省农业科技的产出成果与其驱动因子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驱动因子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投入、农业土地政策、市场化进程、劳动力智力资源、财政支农支出等推进农业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的进程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出了应不断加大人才力量的储备;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加快完善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优化农业土地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等对策建议,这对于推动甘肃省农业科技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17  2023年天水市蔬菜价格波动分析
    李芳弟,唐瑞永,赵尚文
    2025, 4(4):387-39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5.04.017
    [摘要](6) [HTML](0) [PDF 1.10 M](8)
    摘要:
    为了解天水市蔬菜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价格形势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依据2023年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信息网物联网平台对天水市主要蔬菜市场批发日平均价格的实时监测数据,对31种主要蔬菜的市场批发月平均价格及其波动变化情况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1 — 12月)31种主要蔬菜的市场批发月平均价格呈现“涨-跌-涨”的变化态势,市场批发年平均价格为6.82元/kg。天水市主要蔬菜的市场批发价格在1 — 3月高位运行,2月份达到最高,4 — 9月价格回落、逐渐开始以低位运行,9月份跌至一年中最低,10月开始缓慢回升。总体来看,季节交替、极端天气、节假日消费群体的变化是影响2023年天水市主要蔬菜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预计2024年,在没有极端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天水市主要蔬菜市场价格相对平稳,主要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