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忠祥,王晓娟,连晓荣,梁根生,寇向龙,李永生,周文期,杨彦忠,何海军,周玉乾
    2023(3):197-20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01
    [摘要](135) [HTML](0) [PDF 1.73 M](371)
    摘要:
    源-库互作是重要的产量决定因子,源库间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与分配机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玉米作为同化能力较强的C4植物,是研究植物碳水化合物分配的理想模型。为给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及源-库互作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蔗糖长距离运输和瞬时淀粉转化形成蔗糖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论述了同化产物分配的调控机制,对影响共质体运输基因、质外体运输基因、韧皮部结构基因和机制调控未知基因对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调控的分子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2  青稞籽粒 β -葡聚糖含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牛小霞,陈娟,边金霞,赵锋,徐银萍,包奇军,柳小宁,张华瑜
    2023(3):203-208.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02
    [摘要](123) [HTML](0) [PDF 878.04 K](365)
    摘要:
    β -葡聚糖是青稞籽粒的重要品质性状之一,为青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较高含量的β -葡聚糖具有改善肠道健康、降血糖和血脂、预防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功能特点。为了给青稞籽粒β -葡聚糖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在对青稞籽粒β -葡聚糖的含量、功能特点、合成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综述了影响青稞籽粒β -葡聚糖含量的因素、β -葡聚糖与糖代谢的关系及其相关酶和基因,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3  高原干旱区马铃薯生产布局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王爱民
    2023(3):209-21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03
    [摘要](33) [HTML](0) [PDF 609.91 K](341)
    摘要:
    位于高原干旱区的天祝县境内海拔高、气候冷凉,具有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为全面提升天祝县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市场竞争力,以天祝县县域不同生态区域马铃薯生产为评价单元,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对天祝县马铃薯生产格局及其在金强川片、哈溪片、莫科片、朵什片、松山片五大自然区域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天祝县马铃薯具有明显的分散性特点。整体来看,随着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不断演化,在空间上马铃薯生产向朵什片、哈溪片、金强川片和莫科片等四大优势区域集中,在海拔2 300~2 600 m、年降水量350~450 mm区域形成了以东坪、西大滩、华藏寺、哈溪等为主的优势区域,且聚集效应愈来愈明显。建议在充分依托天祝县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构建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优质马铃薯优势产业带、产销服务体系、农业技术培训体系,以发挥天祝县资源优势,实现天祝县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  资本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影响研究进展
    兰嘉雯,王磊
    2023(3):213-219.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04
    [摘要](44) [HTML](0) [PDF 1.05 M](372)
    摘要:
    为促进农户绿色生产,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和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清并掌握资本禀赋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增强研究成果对行为决策的辅助作用,在农业生产污染的现实背景下,系统整理了绿色生产行为的内涵以及影响因素、资本禀赋的内涵及分类、资本禀赋中各要素指标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民参与绿色生产和提升农业绿色发展。
    5  旱地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增产效应研究
    邓晓奋,刘广才,许德蓉,于涛,彭莉洁
    2023(3):220-22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05
    [摘要](53) [HTML](0) [PDF 432.41 K](324)
    摘要:
    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技术是密植作物高产栽培新技术,其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了给该技术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冬小麦普冰151为指示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冬小麦旱地膜侧宽幅匀播、膜侧沟播、常规条播三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旱地膜侧宽幅匀播冬小麦产量极显著高于膜侧沟播和常规条播,折合产量为5 902.8 kg/hm2较对照的增产率为24.54%。表明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集雨保墒效果好、抗旱作用显著,又利于密植和高产。
    6  甘南高寒区白菜型冬油菜适宜密度研究
    朱君,闫春梅,王国平,徐冬丽,胡再青,仇文婷,李风庆,戴彩虹
    2023(3):223-225.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06
    [摘要](55) [HTML](0) [PDF 429.55 K](359)
    摘要:
    在甘南开展白菜型冬油菜适宜种植密度试验,为高寒区示范推广冬油菜提供技术支持。设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高寒区冬油菜越冬率、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密度处理的冬油菜均能正常越冬,越冬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60万株/hm2的处理表现出良好的群体效应,越冬率为89.7%,性状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1 971 kg/hm2。
    7  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寒旱山区藜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雷成军,王耀,李良斌,王爱民,沈臻,李鸿满,马立堂,谢延林,赵生香,孙建蓉,丁德志,安国发
    2023(3):226-228.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07
    [摘要](44) [HTML](0) [PDF 474.25 K](384)
    摘要:
    天祝县是国内最适宜种植藜麦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覆膜栽培技术的应用,藜麦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但土壤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筛选出适宜寒旱山区藜麦栽培应用且环保的覆盖材料。以露地种植为对照,研究了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等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藜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不同地膜均能使藜麦的生育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产量提高。其中覆盖白色地膜时促使藜麦生育时期提前和生育期缩短的效果较为明显;覆盖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时灭草效果相对较好。覆盖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的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2 748.37、3 483.66、3 088.24 kg/hm2,较对照露地种植分别增产7.41%、36.14%、20.69%。综上认为,银灰色可降解地膜可作为既增产又环保的藜麦覆膜栽培覆盖材料在寒旱山区应用。
    8  NaCl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耐盐性分析
    何进尚,冯伟东,刘旺清,白海波,张维军
    2023(3):229-233.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08
    [摘要](144) [HTML](0) [PDF 733.91 K](341)
    摘要:
    为了研究NaCl胁迫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探明小麦芽期的耐盐能力。以宁夏已审定的78个小麦品种和新品系为供试材料,以纯净水处理为对照,设置1、2、3、4、5、6、7 g/kg的NaCl溶液处理,测定其发芽率。结果表明,小麦种子发芽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NaCl浓度≤2 g/kg时,发芽率均保持在80%以上;NaCl浓度为3 g/kg时,发芽率在70%左右;NaCl浓度为4 g/kg时,发芽率降至40%左右;NaCl浓度为5 g/kg时,发芽率降至20%以下;NaCl浓度为7 g/kg时,发芽率接近于零。说明NaCl浓度3 g/kg是小麦芽期耐盐临界值。结合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芽期耐中度盐分的小麦品种6份,分别为春小麦品种HJ437、宁春8号、宁春48号、宁春49号,灌区冬小麦品种冬宁春4号、冬育10号。
    9  种植密度对晋糯20号玉米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
    温日宇,陈永欣,张魏斌,高瑞红,姜庆国,魏振飞,范瑞
    2023(3):234-238.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09
    [摘要](42) [HTML](0) [PDF 822.00 K](385)
    摘要: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晋糯20号玉米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给该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4个密度梯度(4.50 万、5.25 万、 6.00 万、6.75 万株 /hm2),副区为4个行距(40 cm、50 cm、60 cm、40 cm+60 cm),共16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晋糯20号鲜穗重、百粒重、穗长、产量影响极显著,行距对鲜穗重、产量影响差异,密度行距互作对产量影响极显著。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晋糯20号单株干物质呈下降趋势,鲜穗产量呈先增后降再增的变化趋势;密度为 5.25 万株/hm2 处理下,产量最高,穗长、穗质量和百粒重也表现较好,此密度下配40 cm+60 cm行距,鲜穗产量可达(13 992.90±142.50) kg/hm2,优级穗率最高,为92.5%。此外,密度对优级穗率影响显著,宽窄行可以提高优级穗率。建议在晋糯20号的种植过程中,采用 5.25 万株 /hm2 配40 cm+60 cm行距,可明显提高产量与商品品质。
    10  品种及种苗规格对当归成药期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丽,王富胜,杨荣洲,汪淑霞,潘晓春,杜弢,刘莉莉,王文娟
    2023(3):239-245.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10
    [摘要](81) [HTML](0) [PDF 956.11 K](386)
    摘要:
    当归是甘肃省定西市品牌大宗道地药材之一,但生产中的早薹问题导致其成药期质量下降,已成为制约当地当归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当地种植的最佳当归品种和种苗,以岷归系列品种为试材,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当归品种及其种苗规格对成药期当归质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移栽单株鲜重约0.7 g、主根长7.1 cm、侧根数少于0.2条/株的岷归4号种苗,是最适宜获得当归主要农艺性状较优、早薹率低、抗病性较强、产量及经济收益高的种植方案。应用该种苗种植时,当归单株鲜根重最重,为69.3 g;鲜根折合产量最高,为11 800.0 kg/hm2;经济纯收益最高,为67 600.0元/hm2;产投比最优,为21.1元/元。建议在定西地区及类似区立地条件下,优先选择岷归4号小种苗。
    11  亚麻FAD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鉴定分析
    侯静静,赵利,王斌
    2023(3):246-253.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11
    [摘要](197) [HTML](0) [PDF 1.43 M](284)
    摘要:
    不饱和脂肪酸为人体提供基本代谢所必需的能量,须从膳食中补充。脂肪酸去饱和酶FAD(fatty acid desaturase)是植物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植物体内脂肪酸的各组分比例和不饱和度与FAD的去饱和作用息息相关。为探究亚麻FAD基因家族的表达与进化,为其在亚麻高品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亚麻全基因组FAD基因家族的43个LuFADs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大小为152~453个氨基酸,大部分为碱性不稳定亲水蛋白。与拟南芥FADs蛋白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可分为4个主要亚家族:Δ12/ω-3去饱和酶、“前端”去饱和酶、Δ7/Δ9去饱和酶和SAD去饱和酶。保守结构域和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分析得出,同一亚组中的家族成员具有较为相似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分析呈随机性分布。亚细胞定位预测得出,叶绿体上的家族成员最多。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该家族成员中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数量最多。
    12  光暗条件下蔗糖和大量元素对兰州百合鳞茎生长的影响
    尹燕,杨道兰,梁玉文,冯炜弘,牛慧婷,李爱兵
    2023(3):254-259.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12
    [摘要](61) [HTML](0) [PDF 948.53 K](389)
    摘要:
    为了探究兰州百合试管鳞茎膨大培养基最佳配方和培养条件,解决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以兰州百合鳞片诱导形成的小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光暗不同培养条件下蔗糖和大量元素对兰州百合试管鳞茎生长和膨大的影响。在光照(12 h/d光照)和黑暗(24 h/d黑暗)条件下,设置不同质量浓度蔗糖(90 g/L、120 g/L、150 g/L)和不同浓度的大量元素(MS、2MS、3MS)组合处理,培养60 d后测定其鳞茎直径、鲜重、叶长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蔗糖和大量元素均对兰州百合试管鳞茎生长和膨大有显著的影响,且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光照条件下鳞茎生长指数和鳞茎鲜重百分比均大于黑暗条件。根据生产实际,推荐适合兰州百合鳞茎膨大的组合为2MS+蔗糖120 g/L+NAA 0.2 mg/L,培养条件为1 500~2 000 lx下光照12 h/d。
    13  基于原烟外观图像和近红外光谱的烟叶感官质量模型研究
    陈思昂,王敏,杜薇,高旭,李海涛,邓羽翔,王俊稀,郭彦旭
    2023(3):260-269.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13
    [摘要](60) [HTML](0) [PDF 1.80 M](406)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以及不同品种来料烟外观指标、物理特性及近红外光谱对其感官质量的影响,找到一种可以客观反映烟叶感官质量的方法。选取了四川3个产地、3个部位、10个等级和2个品种的单料烟,以组为单位进行采集,每组10片,共采集烟叶7897片。使用变量标准化(SNV)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校正,用Standard Scaler方法对烟叶外观指标、物理特性、校正后的光谱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分别运用二次判别分析算法(QDA)、K近邻算法(KNN)、支持向量机(SVC)构建训练模型,用Grid Search CV算法进行超参优化,以平衡准确率作为模型评价指标。结果表明,3个训练模型中,SVC的泛化能力最优。其中,香气风格彰显程度、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劲头、刺激性、余味及甜感的预测平衡准确率分别为0.747、0.751、0.715、0.720、0.712、0.774、0.685、0.725、0.700。外观指标、物理特性及近红外光谱共同影响着烟叶的感官质量。
    14  山桃生根成苗关键技术研究
    张雪冰,王鸿,张帆,陈建军,李宽莹
    2023(3):270-274.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14
    [摘要](62) [HTML](0) [PDF 596.48 K](306)
    摘要:
    山桃是甘肃地区普遍应用的桃树优良砧木,具有抗寒、抗旱的特性。然而山桃通过种子繁殖的方式存在一定比例上的抗性分离现象,而且繁殖周期较长。为探索山桃组培快繁技术。对山桃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以改良QL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当IBA浓度为1.0 mg/L时,试管苗生根效果最好,根系粗壮,侧根较多,生根率达94%以上,平均根数6根以上,平均根长6.8 cm以上;添加80 mg/L PG的处理,无论是生根率、平均根数还是平均根长,较不添加80 mg/L PG的处理相比均表现不理想。将根长超过3 cm的山桃组培苗置于温室中,先遮光炼苗5~7 d,后将瓶盖打开1/2,并配制800倍多菌灵溶液少量倒入组培瓶中,4 d后可将瓶盖全部打开继续炼苗5~7 d,组培苗根系生长基本正常,炼苗成活率可达88%。
    15  不同桃品种在河西走廊栽培的适应性评价及品质表现
    牛茹萱,杨怀峰,王卫成,王发林,王晨冰,张译文,赵秀梅
    2023(3):275-278.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15
    [摘要](46) [HTML](0) [PDF 538.36 K](359)
    摘要:
    为筛选适宜在河西走廊地区发展的桃抗寒栽培优良品种。在嘉峪关市文殊镇建立区域试验点,对甘露暑蜜、紫胭瑞阳、紫胭瑞秋等6个桃新品种(系)进行了低温冻害、越冬后抽条、花芽冻害等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甘露暑蜜、紫胭瑞阳抽条指数和花芽受冻指数均< 20%,紫胭瑞秋抽条指数和花芽受冻指数< 30%;甘露暑蜜果实发育期105 d(8月中旬成熟),为中熟普通桃品种,平均单果重为268.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5.6 g/kg;紫胭瑞阳果实发育期135 d(8月底成熟),为中晚熟油桃品种,平均单果重166.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14.1 g/kg ;紫胭瑞秋果实发育期145 d(9月中旬成熟),为晚熟油桃品种,平均单果重117.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21.0 g/kg 。以上3个品种品质优良,生态适应性强,可在嘉峪关或同类地区栽植。
    16  影响天水市甜樱桃种植区划的关键因子分析
    程亮,杨瑞斌,谢俊贤,刘瑾,李莹
    2023(3):279-283.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16
    [摘要](59) [HTML](0) [PDF 818.40 K](357)
    摘要:
    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促进甜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选取39个不同区域气象观测点相关因子数据,分析其对甜樱桃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并采用系统聚类法组件平均距离链接对相关因子分类。提出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土壤pH、≥10 ℃年活动积温、晚霜冻害发生次数、海拔等7项适宜性关键因子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将天水市甜樱桃种植区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3个区域,符合指标项数5项以上的为适宜区,符合指标级数4项的为次适宜区,符合指标3项及以下的为不适宜区。
    17  河西灌区酿酒葡萄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陈娟,马忠明,牛小霞,边金霞,王平
    2023(3):284-287.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17
    [摘要](115) [HTML](0) [PDF 560.21 K](382)
    摘要:
    酿酒葡萄是河西地区主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完善酿酒葡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以节水控肥、提质增效为目标,基于多年定位试验基础,采用室内野外结合、实验分析与综合调查结合等研究方法,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气候环境条件、水肥一体化系统组成与设备安装、栽培技术、肥水管理、设施维护等方面规范了河西酿酒葡萄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
    18  陇东旱塬区麦后柴胡荞麦套作栽培技术规程
    彭云霞,王国祥,张东佳,蔡子平,王宏霞,钱加绪
    2023(3):288-290.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18
    [摘要](55) [HTML](0) [PDF 470.02 K](417)
    摘要:
    为规范柴胡与荞麦套作种植关键环节的农事操作,促进产业的发展。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从范围、术语和定义、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方面总结制定了陇东旱塬区麦后柴胡荞麦套作栽培技术规程。
    19  甘杞1号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陈启辉,张颖,申培增,关参政
    2023(3):291-294.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20
    [摘要](81) [HTML](0) [PDF 592.80 K](362)
    摘要:
    枸杞新品种甘杞1号是甘肃枸杞栽培优良品种之一,其单品种建园可丰产稳产。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该品种,现根据甘肃枸杞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实践及相关试验研究结果,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产量构成、苗木选择、整地、定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适宜种植区域等方面制定了甘杞1号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以期为甘肃枸杞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鉴别和推广的依据,进而促进地方特色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