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甘玉759选育报告
    张正英,李世晓,杨万平,张远景,王国基,于安芬
    2021(12):1-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01
    [摘要](829) [HTML](0) [PDF 481.60 K](1119)
    摘要:
    甘玉759是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适宜西北春玉米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亲本组合为WG4597/WG606。2013年于海南组配,2014年产量鉴定比对照增产显著,抗性突出。2018 — 2019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5 163.8、16 042.9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先玉 335增产 3.7%、3.3%,增产均显著。2 a 36 点(次)中有 26 点(次)增产,增产点(次)占比为72.2%。籽粒含粗蛋白92.1 g/kg、粗脂肪 46.1 g/kg、粗淀粉744.5 g/kg、赖氨酸2.9 g/kg,容重769 g/L。适宜西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2  兰州百合试管小鳞茎膨大及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研究
    裴怀弟,李琦,李淑洁,张敏敏,王立光,石有太
    2021(12):5-1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02
    [摘要](398) [HTML](0) [PDF 685.96 K](1091)
    摘要:
    为了探明兰州百合小鳞茎的生长及膨大规律,以添加不同浓度蔗糖处理为依据,明确小鳞茎生根膨大培养基以1/2MS+0.2 mg/L NAA +70 g/L蔗糖为最适。在此浓度基础上对兰州百合试管小鳞芽进行1次和2次膨大培养,分别在培养30、50、70、90 d时测定小鳞茎鲜重、干重、糖及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兰州百合1次和2次膨大小鳞茎单粒鲜重和干重均呈增加趋势,且2次膨大较1次膨大效果显著。1次膨大小鳞茎可溶性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均随培养天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蔗糖含量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培养30 d相比,培养50~90 d时蔗糖含量明显增加,且达极显著差异。随培养天数的增加,2次膨大小鳞茎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趋势较平缓,各培养时期差异不明显;果糖含量呈降低趋势,与培养30 d相比,培养50~90 d时果糖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在培养90 d时达最大值。
    3  白粒胡麻品种抗枯萎病鉴定与评价
    李虔诚,栾勇,张炜
    2021(12):11-1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03
    [摘要](305) [HTML](0) [PDF 496.95 K](1006)
    摘要:
    为了给白粒胡麻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在长期病圃对16份白粒材料进行抗枯萎病鉴定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田间枯死率调查,高抗枯萎病的品种(系)为79073,枯死率为3.14%;中抗枯萎病的品种(系)为QS9、8012-2-3、NY2015,枯死率为7.99%~18.45%。不同生育时期的调查发现,胡麻枯萎病在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但在生育后期发病较重,开花期与青果期的发病占比达到全生育期发病总数的70.24%。
    4  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熟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朱敏,于和平,涂国良,李焕锋,刘媛媛
    2021(12):14-2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04
    [摘要](435) [HTML](0) [PDF 1.04 M](1147)
    摘要:
    通过2 a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腐熟剂用量处理对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和对土壤基本性质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熟剂可提高秸秆腐解率8.9%~13.1%,土壤容重较无腐熟剂处理平均降低4.49%;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磷、速效钾、缓效钾的含量。秸秆还田+腐熟剂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玉米产量,且以秸秆还田+腐熟剂6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玉米产量2019、2020年较常规种植分别提高了1 566.67、1 990.48 kg/hm2。适合在西北黑垆土地区应用。
    5  蔬菜专用肥在娃娃菜上的应用试验初报
    杨君林,汤莹,冯守疆,赵欣楠,张旭临
    2021(12):22-26.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05
    [摘要](362) [HTML](0) [PDF 659.07 K](1059)
    摘要:
    以娃娃菜品种金玉黄为指示品种,在甘肃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进行了蔬菜专用肥在娃娃菜上的应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较,各施肥处理均可有效地提高娃娃菜经济性状、折合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施蔬菜专用肥1 500 kg/hm2(纯养分总量720 kg/hm2)处理的娃娃菜折合产量最高,为132 500 kg/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39.47%。总产值、净产值也均以施蔬菜专用肥1 500 kg/hm2最高,分别为106 000元/hm2和60 100元/hm2,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30 000元/hm2和 26 100元/hm2;产投比也最高,为2.31,较不施肥对照增加27.6%。
    6  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在陇东地区适应性评价
    杨学珍
    2021(12):26-2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06
    [摘要](226) [HTML](0) [PDF 498.13 K](1031)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陇东地区种植的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以当地主栽品种天油14号为对照,对供试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越冬率等进行试验测定,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系)在陇东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生育期均在290 d左右,株高为114.8~141.0 cm,单株有效角果总数为470.90~266.76个,千粒重为3.66~3.98 g。2019GL-GAU-30产量最高,达3 468.75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增产26.71%;越冬率也最高,达95.25%;综合性状良好,适宜在陇东地区种植。
    7  河西地区鹰嘴豆适应性评价及筛选
    刘占鑫,刘露露,韩顺斌,马小乐,王兴,吴学军,闵庚梅,李志荣,杜蓉
    2021(12):30-3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07
    [摘要](333) [HTML](0) [PDF 568.52 K](1009)
    摘要:
    以生产中综合表现良好的鹰嘴豆品种陇鹰1号为对照,对5份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鹰嘴豆资源材料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均以张鹰5号和张鹰7号产量表现较高,均较对照品种陇鹰1号增产。其中乌江镇永丰村试验点分别增产17.65%、20.00%;新墩镇分别增产20.28%、16.00%;花寨乡分别增产11.55%、16.34%。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鹰嘴豆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价值(D值)以张鹰7号最高,为0.808 5;张鹰5号次之,为0.664 1。这2份材料丰产性较好,适合在河西地区种植。综合分析表明,5个鹰嘴豆材料在乌江镇永丰村整体表现最好,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高于3 400 kg/hm2,增产显著,这2个品种可在该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及示范推广,也可在该地区进行多品种筛选和鉴定评价研究;新墩镇试验点整体产量中等,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达到3 000 kg/hm2以上,说明新墩镇地区的气候条件可筛选种植部分品种;花寨乡试验点折合产量均偏低,说明鹰嘴豆不适宜在该地区生长。
    8  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 — 敦煌红地球葡萄系统评价
    郝燕,朱燕芳,郭荣,李玉斌,刘生虎,王玉安
    2021(12):35-3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08
    [摘要](315) [HTML](0) [PDF 741.13 K](1035)
    摘要:
    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果品安全质量和果实品质等方面对敦煌红地球葡萄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敦煌气候生态条件符合红地球葡萄最适宜区条件。土壤中有害金属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 — 2013)标准规定。果实样品中9种农药残留限量未检出或小于最低检测临界值,果实安全性达到标准要求。葡萄平均穗重达1 225.6 g,单粒重为10.0 g,果实中水分含量845 g/kg,果实硬度为4.1 kg/cm2,维生素C含量为21.3 mg/kg,可滴定酸含量为3.2 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5.6 g/kg,果糖含量85.6 g/kg,葡萄糖含量73.3 g/kg,酒石酸含量4.5 g/kg。综合敦煌红地球葡萄果实外观、主要理化指标以及品质营养等,其综合评价为优。
    9  马铃薯田扁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研究
    李平
    2021(12):40-4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09
    [摘要](334) [HTML](0) [PDF 543.05 K](1002)
    摘要:
    为了给马铃薯田杂草科学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马铃薯田苗期扁蓄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马铃薯田扁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其理论抽样模型为n=3.841 6/D2(3.507 7/■-0.59)。
    10  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与抗假茎象甲的相关性
    李科明,舒海燕,常胜合,詹儒林
    2021(12):43-4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10
    [摘要](270) [HTML](0) [PDF 657.99 K](1045)
    摘要: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香蕉各品种单宁含量差异较大,为7.21~16.60 mg/g,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
    11  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肥效试验初报
    崔云玲,张立勤,姜银春,车宗贤,赵欣楠,崔增团,万伦
    2021(12):48-5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11
    [摘要](320) [HTML](0) [PDF 693.02 K](1107)
    摘要:
    以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指示品种,在景泰扬黄灌区对3个型号的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对马铃薯的产量性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加单穴结薯数和单穴薯重,提高大中薯率和商品薯率,减少烂薯,从而提高产量和增加纯收益及产投比。综合分析认为,在马铃薯生产中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景泰扬黄灌区及类似地区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的施用方案为马铃薯生长前期(出苗期至现蕾期)施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Ⅰ型180~225 kg/hm2,中期(初花期至终花期)施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Ⅱ型360~450 kg/hm2,后期(终花期至成熟期)施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Ⅲ型240~300 kg/hm2。
    12  低温与GA3对大蒜气生鳞茎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何九军,赵淑玲,王昱,王让军,杨小录
    2021(12):52-5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12
    [摘要](286) [HTML](0) [PDF 576.85 K](1021)
    摘要:
    为了解大蒜气生鳞茎休眠特性解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情况,以大蒜气生鳞茎为材料,分别用100、150、200 mg/L的GA3溶液浸泡气生鳞茎12 h,然后置入4 ℃培养箱中处理0、7、14、21、28、35 d,测定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大蒜气生鳞茎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总体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培养28天时,含量相对较高。
    13  杀菌剂对毛壳核腔菌的抑制效果
    何苏琴,刘永刚,李广阔,李风庆
    2021(12):56-5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13
    [摘要](314) [HTML](0) [PDF 446.62 K](1065)
    摘要:
    毛壳核腔菌[Pyrenophora chaetomioides(synonym:Drechslera avena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燕麦产区的病原真菌,可为害燕麦的叶片和小穗,降低燕麦产量和饲草品质。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对毛壳核腔菌(菌株ASA-11 和 ASA-13)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8种供试杀菌剂对毛壳核腔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5 000倍液和400 g/L氟硅唑乳油5 000倍液、10 000倍液的抑菌效果最好,均达10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抑菌效果最差,仅为40.77%。
    14  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仰徽
    2021(12):60-62.
    [摘要](322) [HTML](0) [PDF 413.36 K](959)
    摘要:
    为了优化旱作区玉米施肥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缓释氮肥和常规氮肥不同用量和施用时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施N 75~225 kg/hm2时,同一施氮水平下,缓释氮一次性基施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氮肥2次施肥,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呈先增后减趋势。在300 kg/hm2高施氮量下,常规施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具有明显的优势,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19.0%,缓释氮处理玉米产量有所下降。综合考虑,缓释氮一次性基施省工省时,符合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实际。
    15  玉米苗期田间藜科杂草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李平
    2021(12):62-6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15
    [摘要](260) [HTML](0) [PDF 520.71 K](961)
    摘要:
    为了给大田玉米苗期藜科杂草科学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参考,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苗期露地玉米田藜科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河西地区苗期露地玉米田藜科杂草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据Iwao回归和Iwao理论抽样模型,得出其最适抽样模型为n=3.841 6/D2(1.360 2/■-0.101 6),序贯抽样模型为T(1、 2)=4n±3.828■。
    16  陇东旱地玉米一膜两季秸秆还田施肥模式优化研究
    李科,马剑
    2021(12):66-7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16
    [摘要](320) [HTML](0) [PDF 1.05 M](1059)
    摘要:
    采用“3414”完全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了陇东旱地玉米一膜两季秸秆还田栽培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其优化施肥模式,寻找最高产量时N、P2O5、K2O的最佳施用量及其组合。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预测值与N(X1)、P2O5(X2)、K2O(X3)的施用量三元二次回归方程为:Y=9 420.968+7.699X1+8.738X2+47.622X3-0.002X1X2+0.011X1X3-0.018X2X3-0.014X12-0.014X22-0.582X32。其理论最佳产量对应的施肥量为:N 270.9 kg/hm2、P2O5 276.9 kg/hm2、K2O 39.3 kg/hm2,即最佳施肥量的 N、P、K 配施比例为1∶1∶0.15。
    17  定西旱作区马铃薯覆光-生物双降解膜种植模式试验初报
    杜梅香
    2021(12):73-7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17
    [摘要](326) [HTML](0) [PDF 698.12 K](984)
    摘要:
    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旱作区利用光-生物降解膜进行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垄微沟覆膜种植的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54 850 kg/hm2,较对照无垄平作增产32.6%;单株块茎重最重、单株块茎数最多,大薯率最高,为70.7%。综合考虑认为,在定西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宜选用光-生物降解膜进行大垄微沟覆膜种植模式。
    18  浅山旱地桃园生草对土壤肥力和桃果品质的影响
    王晨冰,赵秀梅,牛茹萱,王发林
    2021(12):77-8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18
    [摘要](305) [HTML](0) [PDF 673.36 K](1001)
    摘要:
    为探索桃园生草对桃园土壤和桃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清耕处理为对照,进行了桃园不同生草方式比较试验。对桃园土壤养分含量、桃产量及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表明,桃园行间种植毛叶苕子、行间自然生草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也均能提高桃单果重,进而提高桃产量,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影响不显著。
    19  贝母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高素芳,张延红,何春雨,陈红刚
    2021(12):81-8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19
    [摘要](311) [HTML](0) [PDF 1.05 M](897)
    摘要:
    根据相关文献,对我国贝母组织培养技术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组织培养的材料消毒、外植体类型与大小、培养基、激素、温度、光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工厂化育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20  农田残膜对耕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简述
    杨蕊菊,车宗贤,贺春贵,唐继荣,周涛,张久东,卢秉林,吴科生,崔恒
    2021(12):88-9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20
    [摘要](401) [HTML](0) [PDF 759.18 K](1073)
    摘要:
    从农膜残留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作用、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对土壤微塑料等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农膜残留的治理进行了展望。
    21  道地药材西和半夏高效栽培技术
    孙连虎,潘水站,王义存,魏莉霞
    2021(12):92-9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2.021
    [摘要](333) [HTML](0) [PDF 480.46 K](1101)
    摘要:
    结合西和县半夏的生产实践,从基地选择、备种、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初加工等方面总结出了道地药材西和半夏现代高效栽培技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