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5选育报告
    苟作旺,王兴荣,张彦军,李玥,李永生,祁旭升
    2021(11):1-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01
    [摘要](352) [HTML](0) [PDF 380.01 K](701)
    摘要:
    陇中黄605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03-5179为母本、中黄30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稳产广适抗病品种。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3 038.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87%。2020年参加全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95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16.04%。该品种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含粗蛋白405.0 g/kg、粗脂肪208.5 g/kg。多年田间试验未发现花叶病毒病、霜霉病、菌核病的发生,经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及晚熟品种类型区种植。
    2  甘肃不同区域党参多糖含量的提取方法与生物活性研究
    徐美蓉,李晓蓉,丁文姣,陶海霞,漆永红,李婷
    2021(11):4-1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02
    [摘要](332) [HTML](0) [PDF 1008.16 K](819)
    摘要: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党参中醇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最佳提取条件固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65 ℃,提取时间为4.5 h,为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次数为2次,在这些条件下,党参多糖的产率为26.25±1.02%。分析表明,党参多糖中,总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分别为805、31~66、2.1 g/kg。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 mg/mL时,党参多糖对ABTS+、DPPH、和HO-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对不同区域党参多糖进行含量比较,认为降水量充足、冷凉的气候、较高的海拔有利于糖分积累。
    3  玉米新品种富康101选育报告
    许会军,林兴坤
    2021(11):11-1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03
    [摘要](258) [HTML](0) [PDF 385.63 K](759)
    摘要:
    玉米新品种富康101是甘肃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GZ101为母本、GZ79为父本育成的早熟玉米杂交种。在2019 — 2020年甘肃省旱联体早熟组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11 397.0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4.0%。该品种籽粒含粗蛋白(干基)91.3 g/kg、粗脂肪(干基)62.6 g/kg、赖氨酸(干基)2.5 g/kg、粗淀粉(干基)705.1 g/kg。高抗茎基腐病,感轮枝镰孢穗腐病、大斑病、瘤黑粉病和红叶病,高感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可在甘肃早熟春玉米区和东北早熟玉米适宜区种植。
    4  大喇叭口期玉米田二斑叶螨成螨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李平
    2021(11):14-1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04
    [摘要](250) [HTML](0) [PDF 618.37 K](781)
    摘要: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对甘肃河西地区大喇叭口期玉米害螨的空间分布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武威市凉州区大喇叭口期玉米田二斑叶螨成螨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栽培环境或害螨自身习性都可能是影响其聚集分布的因素。并根据Iwao回归和Iwao理论抽样模型,得出其最适抽样模型为N=3.841 6/D2(1.991 5/m+0.021 4),序贯抽样模型为T(1、 2)=20 n±13.634 3■,为明确害螨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的发生危害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准确田间取样调查数据、虫情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5  不同浓度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陇葵杂6号向日葵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
    王兴珍,卯旭辉,贾秀苹,梁根生
    2021(11):19-2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05
    [摘要](262) [HTML](0) [PDF 766.75 K](878)
    摘要:
    以向日葵品种陇葵杂6号为试材,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陇葵杂6号向日葵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浓度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出苗率均高于对照白籽不包衣。其中以咯菌腈悬浮种衣剂8.33 mL定容至50.00 mL拌种1 kg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最高,达95.71%。从长势、生育期、不育株率、盘径、单盘粒重及对主要病害的防控效果和产量表现等综合分析,以咯菌腈悬浮种衣剂8.33 mL定容至50.00 mL拌种1 kg处理的效果最好,苗齐苗壮、根深叶茂,也有较强的田间抗病性;折合产量最高,为3 833.33 kg/hm2,较对照白籽不包衣增产18.56%。
    6  小茴香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李平
    2021(11):24-2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06
    [摘要](243) [HTML](0) [PDF 555.19 K](850)
    摘要:
    采用随机调查、空间分布型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甘肃民勤小茴香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苗期小茴香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据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Iwao回归关系,建立了小茴香田藜科藜属杂草防治最适抽样数模型及其序贯抽样模型。
    7  滴水量和滴水频率对膜下滴灌制种玉米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连彩云,马忠明
    2021(11):28-3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07
    [摘要](260) [HTML](0) [PDF 806.55 K](861)
    摘要:
    2018 — 2019年在田间试验研究了滴水量和滴水频率对膜下滴灌制种玉米产量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水量和滴水频率对制种玉米产量及其种子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滴水频率对制种玉米产量影响显著,滴水量为3 600 m3/hm2、10 d 1次滴水频率的玉米产量最高,2018 — 2019年2 a平均为10.55 t/hm2。在同一滴水量下,产量随滴水频率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同一滴水频率下,产量随滴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18年15 d/次滴水频率外),10 d 1次产量明显高于15 d 1次与5 d 1次滴灌,差异达显著水平(P < 0.05)。在滴水量为2 700、3 600 m3/hm2下,不同滴水频率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活力指数均有所提高。说明适宜的滴水量及滴水频率对种子活力有积极的作用。滴水量和滴灌频率对种子的电导率的影响与其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基本表现一致。因此,在当地条件下,用中滴灌量(3 600 m3/hm2)和中频(10 d 1次)的滴灌模式较为合理。
    8  不同水氮条件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
    张立勤,杨思存,崔云玲,王成宝
    2021(11):34-4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08
    [摘要](251) [HTML](0) [PDF 891.98 K](822)
    摘要:
    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垄膜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灌溉定额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施氮、灌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重要影响。灌溉定额从3 600 m3/hm2增加到4 500 m3/hm2和在0~300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增产显著。增加灌水和减少施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其中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4 500 m3/hm2处理的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与最高产量处理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相比,仅减产0.17%,减产差异不显著,且水分利用效率较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处理提高了11.45%,节水900 m3/hm2。在河西走廊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可选择施N 300 kg/hm2和灌水4 500 m3/hm2为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灌溉定额。玉米获得15 000 kg/hm2以上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390 kg/hm2,灌溉定额3 720~5 100 m3/hm2。
    9  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在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贾秋珍,张付强,曹世勤,王晓明,孙振宇,范宏伟,张爱琴,宋雄儒,王永生
    2021(11):41-4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09
    [摘要](359) [HTML](0) [PDF 510.98 K](908)
    摘要:
    2019 — 2020年在张掖市民乐县新天镇王什村,通过灌浆期喷施和播种期拌种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研究其小麦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喷施7.5、15.0、22.5 g/hm2处理的小麦千粒重、穗粒重均较清水对照提高;折合产量2019年分别为 9 523.0、10 040.0、10 240.0 kg/hm2,分别较清水对照增产7.04%、12.85%、15.09%。2020年分别为9 433.0、9 653.0、9 745.0 kg/hm2,分别较清水对照增产3.47%、5.89%、6.89%。2020年进行种子拌种,维大力用量86.58、173.16、259.74 g/100 kg种子处理较不拌种对照千粒重增加4.52%~7.23%;穗粒重增加3.30%~6.04%,折合产量分别为9 818.0、10 138.0、10 137.0 kg/hm2,较不拌种对照分别增产7.70%、11.21%、11.19%。综合产量表现及效益,初步认为维大力在灌浆期15 g/hm2喷雾处理或播种期173.16 g/100 kg种子拌种处理,均具有较好的节本增效作用,可在今后生产上应用。
    10  鲜食番茄新品系坐果性和果实品质的对比分析
    张莉,胡志峰,邵景成
    2021(11):45-5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10
    [摘要](278) [HTML](0) [PDF 931.35 K](856)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宜甘肃省种植的优良鲜食番茄品种(系),以鲜食番茄品种金棚3号、东农712为对照,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5个中大果型鲜食番茄新品系的坐果性、果实质量指标、果实感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大果型鲜食番茄品系2014-B8和2013-B16在坐果性方面上均优于对照品种金棚3号、东农712和其他参试品系,但在果实质量指标和果实感官综合评价方面表现较差;而中大果型鲜食番茄品系2009-B21坐果性较好,在果实质量指标和果实感官评价方面也较为优秀,是一个高质优良的鲜食番茄新品系,宜作为适宜甘肃地区种植的鲜食番茄品种(系)加以推广。
    11  昌吉市近50年春播期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简咏梅,李奇
    2021(11):50-5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11
    [摘要](236) [HTML](0) [PDF 746.74 K](781)
    摘要:
    采用昌吉市一般气候站1970 — 2019年逐月浅层地温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昌吉市近50 年春播期(4 — 5月)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趋势及突变年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年昌吉市春播期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0~20 cm各土层地温的变化趋势不显著。在年代际变化上,平均气温和0 cm土层地温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征,1970 — 2009年为上升趋势,201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5、10、15、20 cm土层地温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特征,1979 — 1989年呈下降趋势,1990 — 2009年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从春播期平均气温和各层地温的每10 年平均对比分析看,气温和各层地温在2000 — 2009年平均值均出现了最大值,表明2000 — 2009年为近50 年中气温和地温最高的10年。通过累积距平法可知,昌吉市近50 年春播期平均气温在1996年出现了明显转折,之前累积曲线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气温以负距平为主;之后累积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以正距平为主。0 cm土层平均地温在1990、2008年出现了明显转折。1990年之前累积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地温以负距平为主;1991 — 2008年累积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地温以正距平为主。2008年之后累积曲线呈下降趋势,地温以负距平为主;5、10、15、20 cm土层地温累积距平曲线趋势较为一致,均在1996年和2008年出现了突变。
    12  苗期娃娃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研究
    李平
    2021(11):56-5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12
    [摘要](216) [HTML](0) [PDF 485.85 K](796)
    摘要:
    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利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甘肃黄羊河农场苗期娃娃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苗期娃娃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据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Iwao回归关系,建立了娃娃菜田藜科藜属杂草防治最适抽样模型,N=3.841 6/D2(1.414 6/■+0.052 4),序贯抽样模型T(1、 2)= 4n±4.995 8 ■。
    13  间伐改形对陇东乔化密闭苹果园树体叶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牛军强,尹晓宁,董铁,孙文泰,刘兴禄,马明
    2021(11):60-6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13
    [摘要](271) [HTML](0) [PDF 726.29 K](844)
    摘要:
    为探索间伐改形对陇东乔化密闭富士苹果园树体叶片光合、荧光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15年生密闭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树体叶片光合、荧光参数和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间伐改形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苹果叶片光合能力,也可以显著提高果实品质。间伐改形后,树体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比不采取间伐提高了12.4%、8.3%、17.4%;间伐树体叶片的PSⅡ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最大荧光产量比不采取间伐提高了3.0%、1.5%;叶片的吸收光能、还原QA能量和电子传递能量分别比不采取间伐提高10.4%、5.5%、6.3%;果实单果重、着色面积、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均显著高于不采取间伐处理。
    1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宁夏中部旱区压砂地土壤质量评价
    贾涛
    2021(11):65-6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14
    [摘要](249) [HTML](0) [PDF 556.87 K](790)
    摘要:
    在对宁夏中部旱区压砂地土壤养分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西瓜地、枸杞地、沙枣地和撂荒地作为研究对象,以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该区域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西瓜地土壤质量最优,枸杞地和撂荒地次之,沙枣地土壤质量较差。
    15  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易机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周刚,张建军,樊廷录,李尚中,赵刚,党翼,王磊
    2021(11):69-7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15
    [摘要](264) [HTML](0) [PDF 985.77 K](835)
    摘要:
    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条件下,为筛选出耐密植、易机械化粒收的适宜陇东旱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于2020年对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为129~137 d,均可正常成熟;在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存在差异,但均符合S曲线,其中陕单650的单株干物质总量最高,为1 026.0 g。折合产量以联创825最高,为14 266.80 kg/hm2;新玉108次之,为13 695.15 kg/hm2;科河699 居第3位,为13 211.10 kg/hm2;瑞普909最低,为11117.25 kg/hm2。8个玉米品种机械粒收时的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损失率等指标均满足《GB/T 21962-2020》要求,以籽粒含水率低、脱水快,生育期短和折合产量高为原则,推荐新玉108和先玉335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宜机收玉米品种推广。九圣禾2468籽粒含水率高达24.00%,联创825的破碎率≥5%,均不宜机收。
    16  施肥种类和不同追肥时期对当归生产效应的影响研究
    李丽,杨荣洲,王富胜,汪淑霞,尚虎山,荆彦民,杜弢
    2021(11):76-8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16
    [摘要](257) [HTML](0) [PDF 523.25 K](742)
    摘要:
    以岷归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法设计,研究了肥料种类和追肥时期对当归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于7月上旬追施尿素150.0 kg/hm2的处理,当归主要农艺性状较好,增产显著,经济纯收益较大。
    17  防雹网在现代苹果园中的应用及其影响综述
    李发康,魏宝融,缪平,崔国栋
    2021(11):81-8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17
    [摘要](300) [HTML](0) [PDF 414.85 K](753)
    摘要:
    防雹网是通过在苹果树上方搭建棚网来预防冰雹灾害的一种新型环保技术。简要论述了防雹网在苹果园中的应用及其对苹果园生态环境、果树生长、果实品质、病虫害发生等的影响。
    18  湖南省湘西州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及优化路径
    袁明达,周方
    2021(11):84-8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18
    [摘要](212) [HTML](0) [PDF 848.03 K](806)
    摘要:
    梳理总结了湘西州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分析了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优化路径。
    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科普工作的实践与建议
    耿亭,余双双,刘明娜
    2021(11):90-9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19
    [摘要](236) [HTML](0) [PDF 865.70 K](808)
    摘要: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科普实践为例,阐述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实践中的成效与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专业科普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科普方式;完善考评机制,调动科普人员积极性;申报教育部研学基地,多渠道争取稳定科普专项资金支持等发展建议。
    20  小麦人工杂交技术操作规程
    李雅洁
    2021(11):95-9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11.020
    [摘要](265) [HTML](0) [PDF 545.25 K](844)
    摘要:
    从小麦人工杂交技术操作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和用品、术语和定义、杂交袋、亲本种植、杂交前准备、人工去雄、采粉、授粉、挂牌标记、田间检查及收获脱粒等方面规范了小麦人工杂交技术操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