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0号选育报告
    袁俊秀,杨文雄,王世红,刘效华,柳娜,张雪婷,杨长刚
    2020(9):1-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01
    [摘要](495) [HTML](0) [PDF 403.95 K](918)
    摘要:
    陇春40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陇春8139/陇春8号为母本、68-73-20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2016 — 2017 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 10 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625.4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0.39%。2018 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5 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2 206.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23.09%。陇春40号属春性中早熟普通小麦,生育期 100 d,平均株高 87 cm,平均穗粒数24.5 粒,千粒重 43.79 g,容重 780 g/L。穗长方形,红粒角质。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4 g/kg、湿面筋352 g/kg,面团吸水率61.3 mL/100 g。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落黄好。适宜在甘肃中部旱地春麦类型区及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2  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9号选育报告
    连荣芳,墨金萍,肖贵,曹宁,王梅春
    2020(9):4-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02
    [摘要](706) [HTML](0) [PDF 553.29 K](868)
    摘要:
    以S9107为母本,草原12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技术和系谱选育法,培育出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9号。在2012 — 2014年多点试验中,3 a 1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064.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豌4号增产12.14%,产量表现稳定、高产。平均株高73.3 cm,主茎节数13.9节,单株有效荚数4.03个,单荚粒数3.86粒,百粒重20.5 g,经济性状优良。生育期92 d左右。干籽粒含粗蛋白258.1 g/kg、赖氨酸13.2 g/kg、粗脂肪7.67 g/kg、粗淀粉600.0 g/kg。抗旱、耐根腐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同类地区种植。
    3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8号选育报告
    王娜,宋建荣,周喜旺,刘鸿燕,魏志平,安勤生,岳维云
    2020(9):7-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03
    [摘要](679) [HTML](0) [PDF 419.23 K](777)
    摘要:
    冬小麦新品系中梁38号以周麦22为母本、兰天2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81.0 cm,穗长7.7 cm,千粒重43.19 g,容重790.0 g/L。2016 — 2018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2 a折合平均产量6 97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5.3%。2018 — 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折合平均产量6 543.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0%。经接种鉴定,中梁38号苗期、成株期对条锈所有供试菌系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甘肃陇南(天水及陇南市)川水地示范种植。
    4  石膏基盐碱土调理剂对河西饲料玉米生物产量及土壤的影响
    张发胜,俄胜哲,姚佳璇,黄涛,车宗贤,王婷
    2020(9):10-1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04
    [摘要](361) [HTML](0) [PDF 630.61 K](822)
    摘要:
    通过试验观测石膏基盐碱土调理剂对饲料玉米产量、土壤pH和全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膏基盐碱土调理剂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最高,同时显著降低土壤pH和土壤全盐含量。河西走廊盐碱土改良及增加饲料玉米产量,以施用石膏基盐碱土调理剂9 000 kg/hm2为宜。
    5  有机生态肥对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和番茄的影响
    毛涛,王勤礼,赵蕊,闫芳,李文伟,赵霞
    2020(9):13-1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05
    [摘要](332) [HTML](0) [PDF 667.99 K](883)
    摘要:
    在张掖市甘州区日光温室内进行了施用有机生态肥对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及番茄生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纯养分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施用有机生态肥22.50 t/hm2与当地习惯施肥(施尿素860 kg/hm2+磷酸二铵1 410 kg/hm2+硫酸钾620 kg /hm2+ 硫酸锌80 kg/hm2+ 硼酸 60 kg/hm2+钼酸铵20 kg/hm2)相比较,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分别增加27.69%、27.72%和7.79%。番茄单果重、单株果重和折合产量分别增加7.07%、5.69%和7.21%;产值、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分别增加7.16%、34.33%和9.62%。说明合理施用有机生态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番茄生产效益。在张掖市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有机生态肥(自制畜禽粪便组合肥、自制番茄专用肥和自制生物增效肥按风干重比0.866 7 ∶ 0.120 0 ∶ 0.013 3混合搅拌均匀,含有机质22.92%、N 3.48%、P2O5 2.90%、K2O 1.41%、Zn 0.06%、B 0.02%、Mo 0.04%,有效活菌数0.20亿/g)施肥量为22.50 t/hm2时,番茄折合产量为106.03 t/hm2,分别较纯养分投入量相等的当地习惯施肥处理、不施任何肥料处理(CK)增产7.21%、38.13%,为有机生态肥的最佳施肥量。
    6  低温胁迫下桃子房和幼果的过冷却点及生理响应
    王晨冰,王发林,万信,赵秀梅,牛茹萱
    2020(9):18-2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06
    [摘要](521) [HTML](0) [PDF 775.84 K](895)
    摘要:
    以17年生北京7号桃树枝条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利用能准确模拟自然界霜夜降温过程的人工霜箱,测定桃盛花期花器、幼果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同时对桃花器及幼果进行不同低温(15、0、-1、-2、-3 ℃)处理,测定桃花器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盛花期的花器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低于幼果,低温胁迫下渗透调节MDA含量随温度下降而增加,温度越低,MDA 含量上升趋势越明显,表现出一种应激反应;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现为适应状。
    7  夜温对辣椒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周福利
    2020(9):22-2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07
    [摘要](422) [HTML](0) [PDF 731.33 K](791)
    摘要:
    以陇椒2号为试材,在昼温28 ℃条件下,应用人工气候箱调控夜温,分别研究了不同夜温(8、12、16、20 ℃)处理对辣椒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夜温下辣椒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叶绿素总量逐渐增加。处理14 d后,20 ℃夜温下的叶绿素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8、12、16 ℃夜温处理提高8.9、6.7、5.1 mg/L;20 ℃夜温下,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分别较8、12、16 ℃夜温处理提高1.6、0.4、0.3 mg/L。说明在20 ℃夜温下更有利辣椒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增加。
    8  冬小麦醇溶蛋白图谱与田间生物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张玉凤,刘自成,周锋
    2020(9):27-3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08
    [摘要](360) [HTML](0) [PDF 585.99 K](795)
    摘要:
    以冬小麦新品系陇育0914的126个株行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生物性状鉴定,再用聚丙烯酰胺电泳凝胶(A-PAGE)技术对陇育0914醇溶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醇溶蛋白A-PAGE图谱的变异与田间生物性状的穗色、株高和蜡质层有关,而田间生物性状的叶耳色、护颖、颖肩和颖嘴的变异在图谱上并没有明显变化。
    9  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刘若楠,姬虎太,王敏,马小飞,李晓丽,那冬晨
    2020(9):31-3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09
    [摘要](774) [HTML](0) [PDF 431.90 K](827)
    摘要:
    以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株高、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发芽率、发芽势、苗高、根长、根数等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旱地小麦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穗粒数,水地小麦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和苗高。
    10  青稞旗叶距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相关性研究
    朱天地,陈琛,王炜,陈子萱,李静雯
    2020(9):36-4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10
    [摘要](366) [HTML](0) [PDF 783.20 K](902)
    摘要:
    选用3个青稞品种(系)0841-6、T09-401、昆仑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对小孢子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孢子发育情况,分析青稞小孢子发育时期与旗叶距(旗叶与倒二叶的叶耳间距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旗叶距为 0~3 cm 时,小孢子发育处于二分体时期;3~8 cm 时,大部分小孢子细胞处于四分体阶段;8~13 cm 时,单核中期为主;13~18 cm时,花药中存在各种发育时期的小孢子,但以单核靠边期为主;当旗叶距>18 cm 时,小孢子开始大量成熟,直至发育为成熟花粉。供试青稞小孢子品种(系)的发育时期均与旗叶距有一定的相关性,旗叶距可作为青稞花药和小孢子培养幼穗取材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11  8个旱地春小麦品种(系)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性状比较
    俞华林,杨继忠,魏孔梅,罗建科
    2020(9):42-46.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11
    [摘要](667) [HTML](0) [PDF 555.44 K](865)
    摘要:
    研究了8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品种(系)在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从拔节到成熟干物质积累量发生明显差异,到成熟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成熟期不同品种(系)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性,银春11号最大,较对照品种银春9号高6.62%。单株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以银春11号最大,较对照银春9号高7.74%。折合产量以银春11号最高,较对照增产6.81%,差异显著。千粒重以0711-2最高,达53.27 g;其次是银春11号,二者分别较对照增加9.27%和 6.93%。
    12  陇东旱塬区耐密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筛选
    张铠鹏,续创业,朱晓惠,王甲玺,党翼,张建军
    2020(9):47-5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12
    [摘要](543) [HTML](0) [PDF 569.15 K](907)
    摘要:
    2019年对从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1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及籽粒直收质量指标(破籽率、杂质率、机械损失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强盛12、陇单606、先玉335和陕单650适宜在陇东旱塬区作为籽粒机收玉米品种。
    13  高海拔旱作地区不同播种方式下6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及产量表现
    俞春花,崔文菊,何增国
    2020(9):51-5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13
    [摘要](844) [HTML](0) [PDF 403.58 K](800)
    摘要:
    在高海拔旱作地区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可使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成熟期提前,提高产量,尤以甘农218、陇单034、甘优918最为明显。2种播种方式下均能正常成熟的玉米品种金穗1301、武科13、垦玉10号增产不明显。高海拔旱作地区应选生育期较短的品种直播,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种植。
    14  旱地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规程
    刘广才,袁容敏,马彦
    2020(9):54-5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14
    [摘要](364) [HTML](0) [PDF 691.12 K](811)
    摘要: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晾晒脱粒、残膜回收等方面总结了旱地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规程。
    15  旱地玉米套种拉巴豆栽培技术
    高应平,李文彬,李春阳,史文娟
    2020(9):58-6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15
    [摘要](552) [HTML](0) [PDF 528.37 K](790)
    摘要:
    从选地整地、施肥、覆膜、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青贮及残膜回收等方面介绍了旱地玉米套种拉巴豆栽培技术。
    16  黑小麦陇紫麦2号在陇东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要点
    王亚翠,任根深,黎哲,王勇,丁志远,刘众,刘愈之,郑琪
    2020(9):60-6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16
    [摘要](603) [HTML](0) [PDF 501.22 K](841)
    摘要:
    陇紫麦2号由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以外引黑小麦品种漯珍1号为母本、自育品种平凉4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6 — 2017年甘肃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陇紫麦2号平均折合产量4 059.00 kg/hm2,较对照陇育4号平均增产6.97%,属强冬性丰产稳产型特用黑小麦新品种。株高86.8~104.8 cm,千粒重37.7 g,容重747.3 g/L,籽粒含粗蛋白质140.3 g/kg、赖氨酸0.42 mg/kg,湿面筋含量(14%湿基)321 g/kg,沉淀指数(14%湿基)24.2 mL。吸水量(14%湿基)61.0 mL/100 g,形成时间2.4 min,稳定时间3.0 min。拉伸面积12 cm2,延伸性(135 min)145 mm,最大拉伸阻力59 E.U。17种氨基酸总量140.1 g/kg。含Fe 46.1 mg/kg、Zn 24.6 mg/kg、Ca 631 mg/kg。抗寒、耐旱,高抗条锈病,较抗叶锈、白粉病、抗倒、节水耐瘠广适,适宜甘肃陇东山塬旱地、丘陵干旱山区和阴湿山区,以及陕西长武、陇县,宁夏固原等周边类似地区种植。
    17  紫苏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张运晖,赵瑛,欧巧明
    2020(9):63-7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17
    [摘要](671) [HTML](0) [PDF 1.15 M](885)
    摘要:
    对紫苏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探究了紫苏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18  民勤县发展酿酒葡萄产业优势及建议
    杨中杰,王兴刚,李守强
    2020(9):71-7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18
    [摘要](419) [HTML](0) [PDF 780.48 K](872)
    摘要:
    对甘肃省民勤县酿酒葡萄产业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品种、提升栽培管理水平、科学防控自然灾害、加强品牌建设、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促进葡萄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发展建议。
    19  影响食用玫瑰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及栽培管理研究综述
    姜春华
    2020(9):76-7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19
    [摘要](506) [HTML](0) [PDF 605.86 K](979)
    摘要:
    综述分析了有关影响食用玫瑰生长发育的气候、水热、土壤质地等自然因素和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修剪复壮、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措施。
    20  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及措施
    李文学,常浩,吴之涛,马金慧,赵旭,杨克泽,任宝仓
    2020(9):80-8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20
    [摘要](353) [HTML](0) [PDF 927.62 K](890)
    摘要:
    分析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在甘肃省的危害及防控策略,提出了诱杀成虫、杀灭卵和低龄幼虫、击倒高龄幼虫、人工捡拾蛹、保护天敌等化学和生物防控措施,分别针对陇南地区、陇东地区、中部干旱区及高寒阴湿山区、沿黄灌区及河西地区等不同生态区提出了生态防控措施。
    21  甘肃河西灌区冬绿肥栽培技术
    张久东,车宗贤,包兴国,卢秉林,吴科生,杨蕊菊,崔恒,陈震
    2020(9):85-8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21
    [摘要](335) [HTML](0) [PDF 501.08 K](837)
    摘要:
    从品种选择、适时播种、整地施肥、田间管理、利用方式、后茬春玉米肥料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甘肃河西灌区冬绿肥栽培技术。
    22  绿色食品芫荽露地生产技术
    侯亮,段军
    2020(9):87-8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23
    [摘要](365) [HTML](0) [PDF 475.78 K](834)
    摘要:
    经生产实践,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管理、采收、贮藏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了突出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生产过程轻简化等特征的绿色食品芫荽生产技术。
    23  武山县河谷川区莴笋复种蒜苗栽培技术
    郭敏明
    2020(9):90-9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23
    [摘要](472) [HTML](0) [PDF 458.55 K](851)
    摘要:
    从茬口安排、莴笋栽培技术要点、蒜苗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总结了武山县河谷川区莴笋复种蒜苗一年两茬种植模式。
    24  甘肃灌区早酥梨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谭雪莲,郭天文,刘晓伟,毕淑海,曾骏,董博
    2020(9):92-9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24
    [摘要](313) [HTML](0) [PDF 483.42 K](896)
    摘要:
    从水肥管理、花果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甘肃灌区早酥梨高效栽培技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