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栽培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曾骏,郭天文,张平良,刘晓伟,姜小凤,董博,谭雪莲
    2020(2-3):1-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01
    [摘要](385) [HTML](0) [PDF 681.42 K](910)
    摘要:
    以春小麦定丰18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市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7、2018年,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其中全膜覆土穴播较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处理的春小麦产量显著增加了29.08%~131.56%;单位面积穗粒数增加了14.4%~27.54%。不同栽培方式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沉降值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与露地穴播处理相比,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比2017年显著增加了6.02%;湿面筋含量比2018年显著增加了6.15%;沉降值2017、2018年分别显著增加了26.8%、9.94%。因此,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模式能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
    2  冬小麦新品种静麦5号选育报告
    任喜宏
    2020(2-3):5-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02
    [摘要](564) [HTML](0) [PDF 373.90 K](873)
    摘要:
    冬小麦新品种静麦5号是以D5003-1为母本、RAH116为父本杂交,然后以F1为母本,以D282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株高80~90 cm,穗长7.3~8.4 cm,穗粒数43~48粒,千粒重42~46 g,容重806.0 g/L,籽粒含粗蛋白134.0 g/kg(干基)、湿面筋247.0 g/kg(14%水分基)、赖氨酸4.9 g/kg(干基),沉降值50 mL(14%水分基)。具有抗寒、抗旱性强,稳产性好,抗条锈病突出的特点。2012 — 2014年参加甘肃省陇中片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4 734.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9.93%。适宜甘肃省静宁县、庄浪县、通渭县、渭源县、陇西县、安定区以及宁夏西吉县、隆德县、原州区等类似生态区种植。
    3  紫叶莴笋新品种红竹2号选育报告
    刘明霞,陶兴林,朱惠霞,杨海兴
    2020(2-3):8-1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03
    [摘要](847) [HTML](0) [PDF 477.72 K](1212)
    摘要:
    红竹 2 号是以小披针紫叶莴笋红竹为母本,以圆叶绿莴笋15Q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多年定向选择育成的耐抽薹紫莴笋新品种。该品种为中晚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无莲座期,耐抽薹,抗病。春季栽培从定植至采收初期89 d,抽薹期94 d,比对照品种晚抽薹11 d。肉质茎长棒型,叶型椭圆形,叶紫红,茎皮紫斑明显,肉质茎翠绿,香味浓郁、品质优良。平均单株重0.9 kg。适宜在甘肃省兰州、榆中、永登、天祝、永昌等地以及相同气候区域春秋季露地种植。
    4  栽培方式对当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魏立萍,王富胜
    2020(2-3):10-1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9.07.004
    [摘要](731) [HTML](0) [PDF 820.61 K](1416)
    摘要:
    通过田间观测及室内检验分析,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当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垄作覆黑膜栽培方式的当归主要农艺性状优良,褐斑病及麻口病发病率低,商品外观较好;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挥发油、阿魏酸等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折合产量最高,为 11 809.5 kg/hm2,较平作处理增产2 809.5 kg/hm2,增产率31.22%。
    5  美洲南瓜种皮发育相关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李文亮,王有德,陈扬,马仁辉,王梦霞,李发康,徐秉良,薛应钰
    2020(2-3):15-2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05
    [摘要](508) [HTML](0) [PDF 847.93 K](825)
    摘要:
    以美洲南瓜有壳品种04LAg-26-2和无壳品种04LAg-26-28为试材,研究了种皮发育过程中种皮鲜重、种皮干重、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皮鲜重,从授粉至种子成熟有壳美洲南瓜高于无壳美洲南瓜,且均逐渐增加;种皮干重,有壳美洲南瓜随种子成熟逐渐增加,无壳美洲南瓜种皮干重随种子成熟逐渐减少,但从授粉开始至授粉20 d有壳美洲南瓜的种皮干重低于无壳美洲南瓜;可溶性糖,有壳美洲南瓜呈低-高-低趋势,无壳美洲南瓜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总体上有壳美洲南瓜高于无壳美洲南瓜;淀粉含量波动较大,总体基本呈降低趋势,而且无壳美洲南瓜低于有壳美洲南瓜;纤维素含量无壳美洲南瓜低于有壳美洲南瓜,从授粉开始至授粉20 d均呈降低趋势,但授粉20 d至种子成熟,有壳美洲南瓜逐渐增加,而无壳美洲南瓜则逐渐降低;半纤维素和酚类物质的变化趋势相似,即有壳美洲南瓜高于无壳美洲南瓜,而且从授粉开始至授粉20 d均呈增加趋势,授粉20 d至种子成熟,有壳美洲南瓜持续增加,而无壳美洲南瓜则逐渐降低,接近于0。
    6  甘肃省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虎德,马彦,冯丹妮
    2020(2-3):21-2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06
    [摘要](447) [HTML](0) [PDF 816.64 K](837)
    摘要:
    为进一步摸清甘肃省当前生产条件下农田氮、磷流失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在甘肃设立的17个一般监测点和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前在甘肃设立的17个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点,对甘肃省农田土壤氮、磷流失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氮磷面源污染的因素有施肥量、降水量、灌溉量、坡度、土壤性质、种植物类型、施肥方式、地面耕作方式等,其中施肥量、降水量和灌溉量为主控因素。甘肃省肥料总氮流失量20 493.44 t/a,总磷流失量1 387.93 t/a,总氮和总磷流失最多的地区为陇南市,最少的为嘉峪关市。
    7  有机发酵菌肥施用量对兰州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阳,张占军,胡相莉,梁玉文
    2020(2-3):27-3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07
    [摘要](418) [HTML](0) [PDF 533.66 K](1016)
    摘要:
    以兰州百合冰清为指示品种,研究了3个有机发酵菌肥施用水平对兰州百合生长及鳞茎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对兰州百合的株高、茎粗、单株鳞茎重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各因素,每年增施有机发酵菌肥3 000 kg/hm2时即可满足百合生长需要,保证产量,可在生产中示范推广。
    8  绵羊RXRG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司龙,张小雪,宋其志,王维民
    2020(2-3):31-3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08
    [摘要](469) [HTML](0) [PDF 2.43 M](971)
    摘要:
    以绵羊RXRG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绵羊RXRG基因编码463个氨基酸,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392 bp,起始密码子位于228 bp处,终止密码子位于1 619 bp处。RXRG基因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 845.19 Da,等电点为7.55,在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所占比率最高,色氨酸占比最低。亚细胞定位主要位于细胞核中,不属于分泌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序列;存在两个保守结构域,并且为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卷曲缠绕折叠形成。
    9  2004 — 2016年宁夏小麦播种面积及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何进尚,张维军,时项锋,王小亮,亢玲,陈东升,袁汉民
    2020(2-3):38-4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09
    [摘要](450) [HTML](0) [PDF 1.10 M](983)
    摘要:
    基于2004 — 2016年宁夏统计年鉴,分析了宁夏小麦播种面积、产量及线性趋势。结果表明,宁夏小麦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29.90万hm2下降到2016年的12.62万hm2,降幅54.9%;总产量由80.42万t下降到40.89万t,降幅49.2%。宁夏5市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播种面积降幅最大的是固原市,其次是吴忠市;产量降幅最大的是吴忠市,其次是固原市。播种面积变幅较大的是石嘴山市平罗县、银川市永宁县、吴忠市同心县、固原市原州区、中卫市海原县。2004、2016年宁夏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分级比较表明,同心县以南种植面积相对较大,产量较低,永宁县、贺兰县等引黄灌区种植面积次之,产量较高;盐池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最小。线性趋势表明,吴忠市(播种面积和产量)和固原市(产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其他各市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
    10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9号选育报告
    张援文,李忠英,宛亮,刘治
    2020(2-3):46-4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10
    [摘要](399) [HTML](0) [PDF 355.12 K](819)
    摘要: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9号以97-4-6-2-1-2为母本、98SF531-1-4-1(92R178/D599)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3 — 2015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 766.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9.4%。在2015 — 2016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 65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5.3%。生育期247 d,株高103.5 cm,穗长9.1 cm,穗粒数45.2粒,千粒重42.2 g。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2.7 g/kg、粗灰分(干基)24.5 g/kg、湿面筋287.5 g/kg、赖氨酸3.91 g/kg,沉淀值43.5 mL,容重805.5 g/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菌系条中32号、水4、贵22-9及贵22-14及混合菌表现免疫,总体抗性表现优异。可在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和天水市甘谷、清水、麦积等地区种植。
    11  茶渣生物有机肥对温室盐碱土改良的效果
    程万莉,王淑英,赵刚,樊廷录
    2020(2-3):49-5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11
    [摘要](397) [HTML](0) [PDF 698.72 K](837)
    摘要:
    以兰州新区典型温室盐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的研究了施用茶渣生物有机肥对温室盐碱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H均有所下降,其中全量施用有机肥处理下降最大,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全量施用有机肥、半量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降幅在1.68%~7.14%。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茶渣有机肥降低了土壤的碱化度,全量施有机肥由中度碱化土变为轻度碱化土。有机无机肥配施、全量施用有机肥和半量施用有机肥处理不同土层平均盐分含量分别为2.26、2.13、2.32 g/kg,均低于单施化肥处理的2.61 g/kg,表明施用有机肥可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其中全量施用有机肥处理降盐效果最佳。在0~40 cm土层,阴离子以NO3- 和SO42-为主,其中全量施用有机肥处理含量最低;阳离子以Ca2+ 和Na+为主,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含量最低。综上所述,茶渣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化土壤有良好的改良作用。
    12  甜玉米新品种金甜5868选育报告
    金枚
    2020(2-3):55-5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12
    [摘要](609) [HTML](0) [PDF 582.47 K](818)
    摘要:
    甜玉米新品种金甜5868是以自育系T31为母本、T32为父本经选育而成的鲜食玉米单交种。2014 — 2016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3 a 15点(次)鲜穗平均折合产量为13 437.5 kg/hm2,较对照减产2.47%。2017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甜玉米生产试验,鲜穗平均折合产量为14 680.0 kg/hm2,较对照品种超甜603增产0.52%。从出苗到采收需≥10 ℃活动积温1 900 ℃左右,在甘肃平均采收期92 d。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为67~94 g/kg,还原糖含量为6.0~6.6 g/kg,总糖含量≥100 g/kg。高感禾谷镰孢穗腐病、丝黑穗病,中抗瘤黑粉病,抗倒折倒伏性好。适宜在甘肃鲜食甜玉米种植区和与该种植区条件相同的北方鲜食甜玉米种植区域种植。
    13  二氧化硫对大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孙建伟
    2020(2-3):58-6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13
    [摘要](471) [HTML](0) [PDF 495.87 K](799)
    摘要:
    以中黄24大豆种子为材料,采用酶活性测定技术,初步研究了二氧化硫处理对大豆幼苗叶片细胞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表明,用60 mg/m3 SO2熏气处理2 h后,大豆幼苗叶片细胞CAT活性先降低,后又逐渐恢复;POD和SOD的活性在SO2熏气处理后升高。说明60 mg/m3 SO2熏气处理对大豆幼苗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这可能与大豆对SO2的抗性有关。
    14  甜荞新品种HQ10-95-5-3选育报告
    封贵琴,李清川,谯显明,黄亚玲
    2020(2-3):62-6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14
    [摘要](400) [HTML](0) [PDF 397.87 K](737)
    摘要:
    甜荞新品系HQ10-95-5-3是从白花甜荞品种北海道和平荞5号生产大田中大量选择优良自然变异单株,经多年系谱选择选育而成。2015 — 2016年在甘肃省中东部地区甜荞多点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均表现增产,平均折合产量1 818.0 kg/hm2,较对照品种北海道增产9.0%。该品系株高75~80 cm,主茎分枝5.6个,单株粒重3.46 g,千粒重32.01 g。生育期80 d。株型紧凑,生长整齐。抗旱、耐瘠、抗病、抗倒伏性强,落粒轻、中早熟。适宜在甘肃省中东部的定西、白银、平凉、庆阳等地及陕北、宁南同类地区种植。
    15  海拔和密度对甜饲2号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冉生斌,刘建华,尚永红,郝建全
    2020(2-3):65-6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15
    [摘要](323) [HTML](0) [PDF 601.88 K](732)
    摘要:
    在甘南州高海拔地区研究了海拔高度和密度对饲用甜菜品种甜饲2号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与饲用甜菜生长势、发病率和产量均呈负相关。种植密度对饲用甜菜生育前期生长势的影响不明显,生育后期生长势、单根重和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同一海拔下,种植密度7.5万株/hm2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较种植密度4.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30.29%(海拔2 737 m)和19.35%(海拔3 040 m)。由效应方程可得,在甘南州海拔 2 700 m左右的地区饲用甜菜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43万株/hm2,海拔3 000 m左右的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7.81万株/hm2。
    16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会宁19号选育报告
    刘宏胜,李映,牛俊义,吴兵,高玉红,杨建红,李艳春
    2020(2-3):70-7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16
    [摘要](342) [HTML](0) [PDF 573.05 K](826)
    摘要:
    春小麦新品种会宁19号是以94-672为母本,会宁15号/78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5 — 2016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有8点(次)增产,2 a折合平均产量2673.20 kg/hm2,较统一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6.76%。在2017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906.10 kg/hm2,5点均显著增产。该品种表现抗旱、耐瘠、抗病、优质、丰产、稳产、千粒重高,成熟落黄好,适宜在甘肃中部旱地春麦区及类似地区种植。
    17  种植方式对高寒阴湿旱作区马铃薯的影响
    罗爱花,陆立银,胡新元,谢奎忠,柳永强,孙小花
    2020(2-3):73-7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17
    [摘要](419) [HTML](0) [PDF 706.18 K](1055)
    摘要:
    以陇薯3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马铃薯主产区定西高寒阴湿区试验观察了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方式在不同生育期对马铃薯形态建成的影响不同。小垄种植方式下覆膜对不同生育时期株高、茎粗影响显著,但对叶片SPAD值影响不明显。无论采取大垄覆膜双行还是小垄覆膜单行,均能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小垄覆膜单行种植块茎折合产量最高,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27.74%;大垄覆膜双行种植次之,块茎折合产量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23.64%;小垄液体地膜单行种植居第3,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产11.49%。大垄覆膜双行种植、小垄覆膜单行种植、小垄液体地膜单行种植分别较对照露地平作种植增收5 470.5、6 352.5、1 291.5元/hm2。综合分析,小垄覆膜单行种植方式更适宜在高寒阴湿旱作区乃至同类型地区小型农业合作社或者家庭种植户马铃薯轻简化生产中应用。
    18  7个春小麦新品种在会宁县旱地引种试验初报
    任雯丽,刘宏胜,李艳春,杨建红,牛俊义,高玉红,吴兵
    2020(2-3):77-8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18
    [摘要](337) [HTML](0) [PDF 534.61 K](973)
    摘要:
    以陇春27号为对照,在会宁县对7个春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会宁县旱地条件下,品种会宁19号、陇春40号、甘春27号、甘春25号、定西48号及对照陇春27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在会宁县不同生态区域示范推广种植。
    19  定西市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李小东
    2020(2-3):80-8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19
    [摘要](581) [HTML](0) [PDF 330.00 K](757)
    摘要:
    根据生产实践,从选地整地;施肥;起垄覆膜;土壤消毒;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清除废膜等方面总结了定西市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  旱地党参立式深旋耕作水肥高效栽培技术
    侯慧芝,张绪成,马一凡,方彦杰,于显枫,王红丽
    2020(2-3):82-8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20
    [摘要](423) [HTML](0) [PDF 505.61 K](849)
    摘要:
    从选地整地施肥、立式深旋、移栽、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收获、块茎采挖、残膜回收、产地初加工、贮藏等方面总结了旱地党参立式深旋耕作水肥高效栽培技术。
    21  生物炭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刘术新,李汉美,丁枫华
    2020(2-3):84-9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21
    [摘要](514) [HTML](0) [PDF 1.05 M](815)
    摘要:
    连作障碍是导致土壤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生物炭凭借其特殊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状,对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消减有机污染和农药残留、抑制污染物富集、降低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等具有积极作用。生物炭在设施栽培和果园连作中能有效缓解连作障碍,在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酶活性方面有巨大潜力,应加强其在土壤连作障碍治理及其可持续性利用方面的研究。
    22  青稞根腐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李雪萍,李建宏,刘梅金,郭建炜,漆永红,徐冬丽,李敏权
    2020(2-3):91-9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22
    [摘要](392) [HTML](0) [PDF 606.02 K](821)
    摘要:
    规范了青稞生产过程中根腐类病害防治原则以及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关键技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